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 >
陶瓷研磨体在水泥粉磨中的应用
发布日期:2018-12-13  点击:  次
  陶瓷研磨体在水泥粉磨中的节电效果和避免铬污染的环保优势,已逐渐被众多的水泥企业所认可和接受,也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带来效益。但是,在陶瓷研磨体使用过程中,也出现过不理想的状况。如使用后出现碎球率较高、减产幅度偏大、比表面积变化等现象。造成此类状况,有些是因陶瓷研磨体产品内在的质量问题,还有很多是因企业工作人员对陶瓷研磨体产品的使用不当造成的。要实现节能、环保双赢,陶瓷研磨体生产厂家和水泥客户要有清醒的认识,查明根本原因所在。
  陶瓷研磨体企业要做好技术研发,生产出好的产品,还要重视与陶瓷研磨体使用单位有机结合,根据磨机设备系统运行状况使用好产品。陶瓷研磨体在水泥行业的推广应用,并不是研磨体的简单置换、一装而就。应用前,必须做好对水泥球磨机基本配置、生产状况的考察工作。首先要对水泥粉磨系统运行参数进行标定,对原材料易磨性、主辅机设备、工艺流程、中控室运行参数、成品品质指标进行详尽了解与掌握;其次,判断该球磨机是否适应更换陶瓷研磨体;*后,待可行性研究通过后,实施相应的磨前、磨内调整和技改,理顺系统,以发挥金属研磨体与陶瓷研磨体的默契配合效果。
  1.陶瓷研磨体对入磨物料、设备配置条件的选择:
  (1)入磨物料筛余:R0.08≤40%。如果入磨粒度过大,需要增大钢球平均球径,不利于钢球与陶瓷研磨体的匹配和衔接。
  (2)入陶瓷研磨体仓物料筛余:开路磨R0.08≤15%,闭路磨R0.08≤25%。如果研磨仓出现大颗粒,会使出磨物料“跑粗”。
  (3)入磨物料综合水分要求<1.5%。要严格控制入磨混合材,尤其是难磨物料矿渣、钢渣或钛钢渣的配料比例。更换陶瓷研磨体后,会使出磨水泥温度明显下降,对水泥性能改善有帮助。但物料水分过大,会引起不必要的“糊磨”现象。
  (4)磨机配置,优先选择辊压机+球磨机双闭路系统,尤其适用配置储备能力较大的辊压机系统。如辊压机+V选(打散机、动选)+磨机+涡流选粉机二仓磨,或辊压机+V选(打散机、动选)+磨机三仓磨。中控室主要参数(系统风、循环风、选粉机)能灵活调整,磨内隔仓板、活化装置完整。
  以上条件的选择是基于陶瓷研磨体特点的要求,设备配置不完善,辊压机规格偏小,尤其是打散机给球磨机入磨粒度不均匀的系统,更换后对台时产量影响很大。球磨机一仓长度应≥3.5m,尾仓长度应≥7.5m。总之,更换研磨体之前的考察工作十分重要。
  2.陶瓷研磨体装机前的技改:
  因陶瓷研磨体对粉磨设备和粉磨物料有一定选择性,有些水泥磨机更换前还必须进行系统改造,以适应陶瓷研磨体应用的需要。这些包括对辊压机进料装置的改造、侧挡板的更换、入磨下料溜子的改造、活化环的加高,以及磨尾出料篦板的处理等。辊压机做功好坏直接影响到入磨物料的粒度和均匀稳定性,要确保辊压机做功满足入磨物料要求。
  陶瓷研磨体一般要高出金属研磨体6%~10%的填充率,原来活化环(或者活化衬板)的高度和角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,如不进行改造,随着填充率的增加会产生“研磨死区”,影响研磨效率的发挥。同时,更换陶瓷研磨体后静电吸附现象减弱,磨内物料流速会加快,也要求对活化环进行封堵和适当加高,以稳定磨内物料流速,确保足够的物料粉磨时间。
  3.确定好陶瓷研磨体级配:
  陶瓷研磨体级配,原则上还是要遵循原钢球级配比例,在参考原级配基础上,根据进入二仓物料的颗粒组成正确级配,确定好*大球径和平均球径。但考虑到比重差异,陶瓷研磨体还要增大一个级别,且适当提高填充率。
  *小规格球径的选用很重要,建议Φ15mm以下的陶瓷研磨体要谨慎使用。因为,陶瓷研磨体的比重比金属研磨体小,球径过小研磨物料的能力有限,很容易被系统风拉到磨尾,直接吸附在出料篦板的篦缝上,影响磨内通风和物料及时排出。与此同时,要确定好*佳球料比,以控制磨内的物料流速。
  4.使用陶瓷研磨体应注意事项:
  陶瓷研磨体在使用中要注意:水泥粉磨时应尽量保证生产水泥品种、入磨物料质量和水分的稳定性,不至于因物料频繁变化波动而影响现场调整,并尽量满足生产的连续性。在保证出磨水泥成品质量情况下,台时产量要稳定调整,以适应现场磨况。同时,应避免大幅度调整磨机参数、台时产量现象的发生,在稳定生产中逐步调整,以免破坏磨况,影响调整使用效果。出现磨头断料现象,10分钟之内必须停磨,长时间空转,会损伤陶瓷研磨体。
  总之,为使用好陶瓷研磨体,供应商和用户要密切配合,充分做好水泥粉磨系统的考察、改造等工作,才能达到预期目标。
打印本页 【关闭窗口】 回到顶部
地址:江苏省海安县城北郊贲家集 电话:13773744068 传真: 0513-88867128 邮箱:jspengefei@vip.163.com
法律申明 | 隐私保护 | 联系我们 | 站点地图 | RSS订阅 | Copyright © 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20817号 | 后台管理